关系取向疗法 | Relational Therapy
“我们透过他人而得以诞生,
也透过他人,
重新抵达自身。”
缘的意思不是“你选了谁”或“你计划了什么”,而是:当条件成熟了,一段关系就会自然发生。它邀请我们把人际关系看作一种在时间、空间和情感共鸣中慢慢展开的过程,而不是孤立的选择。
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(Relational Therapy)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:我们是在关系中成为我们自己,也是在关系中慢慢疗愈。
在治疗里,我们不会只谈论关系的表层,而是一起去看看——这些关系现在是怎么活在你心里,又是怎么在你与我之间浮现出来的......可能会有距离,也可能有靠近、紧张、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,或者一种渴望被理解、被接住的感觉。我们也会觉察,当你感到被看见,或者担心自己“是不是太多了”的时候,你的身体会怎么回应。治疗就像一个小小的实验室,让你过去那些反复上演的关系模式慢慢浮出水面。也许这次,你会长出一种新的体验。
这样的探索对以下情况尤其有帮助:
- 常常陷入重复的人际模式中,感到困顿难解
-
渴望亲密关系,却又害怕受伤或被误解
-
承载着依附创伤、复杂性创伤或关系中的失落
-
正在探询文化、权力与归属感如何影响你的情感世界
如果你正在读到这里,或许这并不是偶然。也许,这本身,就是一种缘。
东方哲学 | Eastern Wisdom
作为一位在中文语言与文化中出生长大的人,我常常从民间传说、诗词、谚语、文字的构造(比如汉字的象形来源),以及佛道思想中的观照智慧中汲取灵感。这些并不是固定的信念,而是一种体验世界的方式——为我们今天对“作为人意味着什么”的理解,带来一种温柔、广阔又富有创造力的视角,它们扎根于古老的文本与祖先的智慧之中。
某种意义上,这就像捧着一个由无数隐形的双手——语言、血脉、故事——共同塑成的陶罐,而你惊喜地发现,它至今仍能盛水。 这是一个安静却有力的提醒:那些代代相传的东西,依然在回应我们此刻的生活。
这种来自文化与记忆深处的感知,构成了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立场。我试着让它自然地流入每一次会谈:不是灌输某种方法,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在场方式——带着好奇与专注,陪伴那些需要被看见的东西,慢慢浮现与转化。
辩证行为疗法 |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
虽然我倾向于采用关系导向、流动且贴近每位来访者情绪节奏的治疗方式,但我也相信,在疗愈的初期阶段,一些具体而实用的工具往往是不可或缺的。有时候,我们所需要的,不是立刻潜入情绪的深处,而是先学会如何在起伏之中保持浮力——让自己不被情绪淹没,而是稳稳站住脚。
这正是辩证行为治疗(DBT)能够提供支持的地方。DBT 是一套融合东方正念智慧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实证方法,提供清晰、可学习的技巧,帮助人们面对强烈情绪时不被压倒,也能逐步建立起更稳定、更有满足感的生活。我常在工作中运用 DBT,尤其是当来访者在调节情绪、表达需求、或应对反复出现的关系困扰时,这些技巧可以成为有力的支持。
DBT 所强调的核心能力,包括专注当下的正念练习、在情绪风暴中稳定自己的能力、理解并调节情绪的方式,以及在人际互动中既能清晰表达又能维持连结的沟通技巧。这些并不是什么万能解决方案,但它们往往能成为一根救生索,尤其在你刚开始寻找内在稳定感的时候。
在我们的会谈中,我会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融入整体的治疗节奏里,不是作为一套固定的程序,而是作为与你的情绪节奏和生命经验对话的工具。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“应对”,而是慢慢走向一种更深的连接——与你自己、与你的方向感、与你正在成为的那个人。
眼动脱敏治疗 |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
有些记忆,并不像“过去的事”那样静静地待在时间轴上。它们感觉仍在发生。你可能理智上知道事情已经结束了,但身体却还在不断做出应激反应,仿佛一切仍未平息。这时候,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(EMDR)或许能帮上忙。
EMDR 是一种基于实证的心理治疗方法,最初用于创伤处理,如今也广泛应用于焦虑、自我价值感低落、人际创伤、以及反复困扰的情绪模式。它的目标,是协助大脑完成它本来就有能力完成的事:处理那些过度激烈、未完成的经历,让它们不再主导当下的生活。
在治疗过程中,我们会运用双侧刺激(比如眼动、交替敲击等),帮助你温和地回到那些记忆中——不是为了重温痛苦,而是以一种安全、支持性的方式,从一个更稳固的立足点去重新观看它们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坐在一列火车上,透过车窗看着过去的风景缓缓驶过。你不再身处其中,而是作为一位有意识的观察者,开始整理与释放那些残留在身体里的片段。
你可能会从 EMDR 中受益,如果你:
-
常被突如其来的情绪反应触发,却不清楚为什么
-
做了很多谈话式治疗,仍然觉得被困在旧有的模式中
-
内在常带着诸如“我不安全”、“我不够好”、“是我的错”等信念
- 希望更少被情绪牵动,能够更自在地与自己的身体相处
内在家庭系统治疗 | Internal Family System
我们每个人心里,都有一整个宇宙。
有的部分像忠诚的守门人,忙着制定计划、维持秩序;
有的像蜷缩在角落的孩子,太早学会了沉默和隐身;
那不断挑剔的声音,其实只是用拙劣的方式在表达爱;
还有一个做梦的人,悄悄保留着你最初的渴望——盼着有一天,能被真正地理解、允许、成为。
内在家庭系统疗法(IFS)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“自我”:我们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,而是由许多“部分”组成的内在星系——每一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声音、故事与角色。它们不是问题,而是使者,携带着我们的伤痛、保护机制与过去的经历。当我们以好奇而非评判的态度去靠近它们,内在便开始悄悄发生转化。
在 IFS 的旅程中,我们邀请这些内在的部分进入对话——不是为了控制它们或让它们闭嘴,而是学着真正倾听,理解它们为什么这么做,它们在保护谁,它们又在害怕什么。疗愈,很多时候并不是要改变你是谁,而是学会如何为你所有的部分留出空间——让它们能够真实、完整地存在于这里。